<細菌接種、分離與培養>

1.實驗目的: 微生物通常會與其他細菌混合再一起生長,為了要鑑別和了解個別微生物的特性,就必須單一培養細菌,就是所謂的”pure culture”

2.實驗器材與試劑:agar plates、Loops、酒精燈、菌種:Staphylococcus aureus、 Escherichia coli的agar plate culture、打火機

3.實驗步驟: 使用平盤塗佈法( Four-way streak plate inoculation)

(1) 將Loop於酒精燈上燒紅(至少2/3以上)

DSC_0058.JPG

 

(2) 等待冷卻後沾一點菌

DSC_0059.JPG

冷卻的方法就是在沒有塗到菌的地方碰一下,讓培養基去幫忙降溫,確定不燙了再沾菌

(培養皿平常都是底部朝上,標記也寫在底部。底部朝上是為了避免水氣滴到菌落上)

這是血液培養基,所以滿鮮紅的

DSC_0060.JPG

DSC_0061.JPG

(3) 左手拿著plate(手掌撐在底部),蓋子半開狀,右手持loopz線來回畫至plate2/3(要輕輕地不能把agar畫破)

DSC_0062.JPG

(4) 重新燒紅Loop,冷卻後畫下一區(不用再去沾菌),約與第一區重複35

在照片畫過的軌跡不太明顯

DSC_0066.JPG

(5) 第三區與第四區畫完後拿到培養箱(37/24小時,要倒過來放)

(6) 隔天拿出觀察

4.實驗結果:

Staphylococcus aureus(金黃色葡萄球菌)

S_8640158567921.jpg

Escherichia coli (大腸桿菌)

S_8640160855773.jpg

5.討論:

Staphylococcus aureus菌:大小約為 1mm的菌落,形狀為圓形,有一點點的微隆起,顏色為乳白色不透明, 質感看起來有點像白膠

Escherichia coli菌:大小約為23mm的菌落,形狀為圓形,有一點隆起,顏色較偏黃,不透明

S_8640163323933.jpg

(1)在進行平盤塗佈法,會不小心把agar塗破,因為角度太大導致,後來換了一盤plate再練習有改善。

(2)第一盤的Staphylococcus aureus菌,第四區沒有畫好,導致菌落沒有分很開,應該是空間沒有分配好,而且第三區和第四區交疊的筆劃數也太少。

(3)第二盤的Escherichia coli菌,分配空間較好,菌落比第一盤好觀察。

(4)在進行loop消毒時,要記得把plate的蓋子合起來,塗抹時也不要完全把 Plate打開,不然很容易汙染檢體。

 

<細菌抹片製作及Gram stain>

1.目的:細菌顏色通常是白色或是透明無色,沒有染色很難觀察,利用細菌的構造和特性染色,可以簡單並且迅速進行初步分類,是Gram stain最重要的方法。

2.材料:玻片、loop、needle、水、菌種: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的agar  plate culture、crystal violet、Gram’s iodinealcohol 95%Safranin、酒精燈、打火機、顯微鏡、濾紙

DSC_0091.JPG

染色用的試劑由右至左(終於知道為什麼水槽會這麼繽紛了

3.方法:

(1)於玻片上滴一水,拿Loop分成2小滴

DSC_0068.JPG

(2)使用needle過火消毒後,沾一點Staphylococcus aureus於水滴中,塗抹均勻後再進行消毒,換Escherichia coli同上述步驟

DSC_0069.JPGDSC_0072.JPGDSC_0070.JPG

DSC_0073.JPG

(3)等玻片完全乾燥,滴crystal violett反應1分鐘,沖洗玻片背面將多餘的染劑洗掉,以濾紙吸乾多餘水分

乾掉的樣子

不能用嘴巴吹,不然可能噴口水污染xd

DSC_0074.JPG

滴上結晶紫(crystal violet)

DSC_0075.JPG

DSC_0076.JPG

水洗,要沖背面,沖正面就把所有染劑都沖掉了

沖到流下的水不再帶紫色就可以了

DSC_0078.JPG

沖完後輕輕在濾紙上蓋一下,把水吸乾

DSC_0080.JPG

(4)使用Gram iodine,同步驟3,再用alcohol 95%把藍色染劑洗掉(約12 至15)

滴上Gram iodine

DSC_0081.JPGDSC_0082.JPG

再用酒精洗掉

DSC_0083.JPG

DSC_0084.JPGDSC_0087.JPG

(5)水沖玻片背面,濾紙輕輕壓乾,滴Safranin45秒,水沖玻片背面

(6)玻片過火約3次直到水分蒸乾,於顯微鏡(油鏡)下觀察

4.實驗結果:

金黃色葡萄球菌

_20180919_124630.JPG

2018_09_19 week1_41.jpg

大腸桿菌

_20180919_124751.JPG

5.問題與討論: Escherichia coliGNB,顏色紅色,大小約為2~3微米,隨意排列,通常是一隻隻桿菌分開

Staphylococcus aureusGPC,顏色為藍紫色,大小約為1微米,排列成串,有時候可以看到單獨的1~2

 

(1)這次的實驗中,製作細菌片時要把水塗開,不然乾的很慢而且觀察時不好看,沾菌只要沾一點點就好。

(2)玻片進行過火時要小心不要被燙到。

(3)染色時盡量輕輕滴染色瓶,太大力會噴染劑。

(4)油鏡使用完後要用二甲苯擦乾淨。

(5)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些地方有點偏紅色,推測是因為Safranin染太久所導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不正經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次的報告是哈利鼠寫的,有取得哈利鼠同意才放的,我只有稍微加一些照片的說明,內容沒改動(但我有改錯字哈哈哈

感恩哈利鼠讚嘆哈利鼠<3

arrow
arrow

    薇薇安(鬱顰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